一、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安装位置选择原则
水流稳定性要求
避开干扰源:安装位置需远离弯道、闸门、泵站等易产生涡流或涌浪的区域,确保水流平稳。例如,在泵站下游50米外安装可减少水流扰动影响。
直段长度:明渠上下游直段长度需满足要求,上游直段长度建议≥5倍渠道宽度,下游直段长度≥3倍渠道宽度,以消除偏流和冲力。
湍流规避:避免在湍流区域安装,如渠道收缩段或扩散段,防止超声波信号因水流波动失真。
环境条件要求
电磁干扰隔离:安装位置应远离变压器、电动机等强电磁源,距离建议≥10米,或采用屏蔽电缆降低干扰。
温湿度控制:环境温度需在-20℃至60℃之间,湿度≤85%,避免高温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或低温引发冷凝。
防腐蚀措施:在腐蚀性气体环境中,需选用IP67防护等级设备,并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,防止化学物质附着。
操作与维护便利性
空间预留:安装位置需预留足够操作空间,便于传感器清洁、校准及电缆检修。例如,渠道两侧需保留≥0.8米通道。
防护设施:室外安装时,主机需置于密封机箱内,避免日晒雨淋;室内安装需选择通风良好、无腐蚀性气体的区域。
二、传感器安装规范
安装高度与角度
垂直对准:传感器发射面需与水面垂直,倾斜角度≤5°,否则会导致信号反射偏差。
高度调整:传感器底部距最高水面距离需>0.4米(盲区范围),确保测量不受水面波动影响。例如,在渠深1.5米的渠道中,传感器安装高度可设为1.0米。
支架固定:采用混凝土浇注支架(标号≥C25),固化时间≥72小时;或使用角钢横梁固定,确保支架水平度误差≤0.1°。
声道与水流方向
多声道布局:时差法流量计需按手册要求安装换能器,每对换能器需在同一水平面上,角度偏差≤1°,以保障测流精度。
单声道优化:单声道设备需确保声道与水流方向垂直,偏差角度≤3°,避免信号衰减。
量水堰槽匹配
堰槽选型:根据流量大小选择堰槽类型:流量<40L/s时用直角三角堰,流量>40L/s时用巴歇尔槽,水位落差大且流量>40L/s时用矩形堰。
中心线对齐:量水堰槽中心线需与渠道中心线重合,偏差≤5mm,防止水流偏流导致测量误差。
自由流条件:三角堰、矩形堰下游水位需低于堰坎;巴歇尔槽淹没度需小于临界值,确保水流为自由流状态。
三、电缆连接与布线规范
电缆类型选择
屏蔽要求:传感器与主机连接需采用屏蔽电缆(如RVVP型),屏蔽层接地电阻≤4Ω,防止电磁干扰。
长度限制:单根电缆长度建议≤100米,超过时需加装信号放大器,避免信号衰减。
布线路径规划
户外保护:电缆需穿镀锌钢管埋地敷设,南方无冻土地区埋深≥20cm;需过河时沿河床布设,避免机械损伤。
室内整理:室内部分可用PVC管保护,弯曲半径≥电缆直径的6倍,防止电缆折损。
接线与冷压头使用
牢固连接:所有接线需使用冷压头固定,线径匹配,压接后拉力测试需≥50N,防止接触不良。
防水处理:户外接线头需用防水胶带包裹,并涂覆硅胶密封,防护等级需达到IP65。
四、超声波明渠流量计调试与校准规范
参数设置
堰槽参数输入:在主机中设置堰槽类型、尺寸(如巴歇尔槽喉道宽度)、材质等参数,误差需≤1%。
声速校正:根据介质温度调整声速值(如20℃时水声速为1483m/s),温度每变化10℃,声速修正约3m/s。
信号测试
失测排查:若某对换能器无法稳定测速,需调整角度(每次调整≤1°)或检查电缆连接,直至信号强度≥80%。
导波管安装:水面波动剧烈时,可在传感器前端加装导波管(直径100mm,长度超过堰槽边缘),前端削成45°斜角,减少波浪干扰。
比测验证
多水位测试:在高、中、低水位条件下各测量3次,与走航式ADCP或流速仪法结果对比,误差需≤±5%。
参数优化:若误差超标,需调整主机中的流量系数或零点偏移量,直至满足精度要求。